(抗战胜利80周年)探访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
(抗战胜利80周年)探访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
(抗战胜利80周年)探访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5日电 (苟继鹏)在乌鲁木齐闹市区,绿树掩映(yǎnyìng)间,一幢中俄合璧风格、土木结构(mùjiégòu)的两层(liǎngcéng)明黄色小楼静静地伫立,这就是“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”。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,记者探访(tànfǎng)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。
八路军驻新疆(xīnjiāng)办事处旧址。苟继鹏 摄
抗日战争时期,新疆作为(zuòwéi)中国西北内陆大后方,是国内与苏联等国家保持联系的(de)重要通道。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,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努力下,新疆不仅成为运输国际(guójì)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,还(hái)成为延安与莫斯科之间的“桥梁与纽带”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为推动(tuīdòng)全国(quánguó)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战,扩大抗日救亡运动(kàngrìjiùwángyùndòng),中国共产党在迪化(今乌鲁木齐市)设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。
“八路军驻(zhù)新疆办事处既是八路军在新疆的办事机构,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领导机关。”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主任张海峰说,其有一项特殊任务(tèshūrènwù),就是打通和维护延安通往莫斯科(mòsīkē)的红色交通线。
为打通国际(guójì)路线,中共中央从政治上、军事上和技术上作了多方面努力。1937年,陈云抵达新疆,任中国共产党(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)驻(zhù)新疆第一任党代表,标志(biāozhì)着中国共产党与盛世才统一战线的建立。在新疆工作(gōngzuò)期间,陈云大力支持新疆地方当局积极维护国际交通线的畅通,确保国际援华抗日物资的运输。
“保障苏联(sūlián)援助物资运输,是新疆(xīnjiāng)对抗日战争的一大贡献。”张海峰说,当时,新疆与苏联的国际(guójì)通道有两条路线,一是公路,由苏联的萨雷奥泽克经霍尔果斯、迪化到兰州;二是航线(hángxiàn),由苏联阿拉木图经伊宁、迪化到兰州。
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内展陈的物资运输车辆。苟继鹏(gǒujìpéng) 摄
据统计,从1937年到1941年,中国抗日(kàngrì)战场上80%的国际援助物资(wùzī)来源于苏联,其中90%以上经新疆运送而来。
随着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建立和延安(yánān)经(jīng)新疆到莫斯科红色交通线的打通,中国共产党保持了一条和苏联之间的物资运送与人员(rényuán)往来通道,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共产国际和苏联在思想(sīxiǎng)、人员、物资和情报等多方面支持。
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也成为负责接待和联系共产国际、中国共产党人(rén)以及亚洲各国(yàzhōugèguó)共产党领导人的中转站。
站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小院里,“90后(hòu)”讲解员海丽巴·斯拉吉丁指着(zhǐzhe)这栋黄色小楼(xiǎolóu)说,中国共产党一些领导人和重要干部如周恩来、任弼时、王稼祥、蔡畅、邓颖超等都在这里留下足迹。
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西北边陲存在的(de)短暂五年(wǔnián)间,中国共产党人还靠这一驻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,认真贯彻(rènzhēnguànchè)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;组织(zǔzhī)发动新疆各族民众,团结各阶层(gèjiēcéng)爱国人士,开展抗日募捐支援前线;领导“新兵营”进行训练;帮助新疆各族民众进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建设等。(完)
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5日电 (苟继鹏)在乌鲁木齐闹市区,绿树掩映(yǎnyìng)间,一幢中俄合璧风格、土木结构(mùjiégòu)的两层(liǎngcéng)明黄色小楼静静地伫立,这就是“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”。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,记者探访(tànfǎng)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。
八路军驻新疆(xīnjiāng)办事处旧址。苟继鹏 摄
抗日战争时期,新疆作为(zuòwéi)中国西北内陆大后方,是国内与苏联等国家保持联系的(de)重要通道。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,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努力下,新疆不仅成为运输国际(guójì)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,还(hái)成为延安与莫斯科之间的“桥梁与纽带”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为推动(tuīdòng)全国(quánguó)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抗战,扩大抗日救亡运动(kàngrìjiùwángyùndòng),中国共产党在迪化(今乌鲁木齐市)设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。
“八路军驻(zhù)新疆办事处既是八路军在新疆的办事机构,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领导机关。”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主任张海峰说,其有一项特殊任务(tèshūrènwù),就是打通和维护延安通往莫斯科(mòsīkē)的红色交通线。
为打通国际(guójì)路线,中共中央从政治上、军事上和技术上作了多方面努力。1937年,陈云抵达新疆,任中国共产党(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)驻(zhù)新疆第一任党代表,标志(biāozhì)着中国共产党与盛世才统一战线的建立。在新疆工作(gōngzuò)期间,陈云大力支持新疆地方当局积极维护国际交通线的畅通,确保国际援华抗日物资的运输。
“保障苏联(sūlián)援助物资运输,是新疆(xīnjiāng)对抗日战争的一大贡献。”张海峰说,当时,新疆与苏联的国际(guójì)通道有两条路线,一是公路,由苏联的萨雷奥泽克经霍尔果斯、迪化到兰州;二是航线(hángxiàn),由苏联阿拉木图经伊宁、迪化到兰州。
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内展陈的物资运输车辆。苟继鹏(gǒujìpéng) 摄
据统计,从1937年到1941年,中国抗日(kàngrì)战场上80%的国际援助物资(wùzī)来源于苏联,其中90%以上经新疆运送而来。
随着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建立和延安(yánān)经(jīng)新疆到莫斯科红色交通线的打通,中国共产党保持了一条和苏联之间的物资运送与人员(rényuán)往来通道,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共产国际和苏联在思想(sīxiǎng)、人员、物资和情报等多方面支持。
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也成为负责接待和联系共产国际、中国共产党人(rén)以及亚洲各国(yàzhōugèguó)共产党领导人的中转站。
站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小院里,“90后(hòu)”讲解员海丽巴·斯拉吉丁指着(zhǐzhe)这栋黄色小楼(xiǎolóu)说,中国共产党一些领导人和重要干部如周恩来、任弼时、王稼祥、蔡畅、邓颖超等都在这里留下足迹。
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西北边陲存在的(de)短暂五年(wǔnián)间,中国共产党人还靠这一驻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,认真贯彻(rènzhēnguànchè)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;组织(zǔzhī)发动新疆各族民众,团结各阶层(gèjiēcéng)爱国人士,开展抗日募捐支援前线;领导“新兵营”进行训练;帮助新疆各族民众进行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建设等。(完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