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新疆沙湾市:天山北麓双拥花 五届蝉联铸辉煌

体育正文 271 0
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新疆沙湾市:天山北麓双拥花 五届蝉联铸辉煌
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新疆沙湾市:天山北麓双拥花 五届蝉联铸辉煌

在新疆天山北麓广袤大地上,沙湾市连续五次斩获“全国双拥模范城(mófànchéng)”称号,成为军(jūn)地携手、军民同心的(de)典范。这份“五连冠”的殊荣,既是(shì)对其双拥工作的最高褒奖,更镌刻着边疆小城与人民子弟兵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。多年来(lái),沙湾市以服务(fúwù)国防为使命,以尊崇军属为底色,在机制创新、拥军实践、文化浸润中深耕细作,书写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壮美篇章。

顶层设计筑根基:构建双拥工作“全链条”格局(géjú)

沙湾(shāwān)市(shì)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形成“党委统筹、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”的立体化工作体系。通过建立区域协调、专题协商、季度会商机制,出台《双拥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》等(děng)20余项制度,将双拥工作纳入绩效考核,实现(shíxiàn)责任闭环。

在这一机制下,全市上下拧成“一股绳”:从市(cóngshì)领导定期走访驻军部队,到(dào)基层(jīcéng)社区设立双拥服务站;从财政优先保障拥军经费,到各部门联动解决涉军难题,形成(xíngchéng)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工作网络。凭借这一扎实根基,沙湾市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县城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,双拥工作成为县域(xiànyù)治理的亮丽名片。

4月23日,当沙湾(shāwān)市第五次蝉联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的(de)(de)喜讯传来,市委书记在表彰大会上感慨:“五连冠的背后,是军地同心的‘硬支撑’,更是制度护航的‘真功夫’。”

精准服务暖军心(jūnxīn):破解官兵“急难愁盼”

“部队缺什么,地方就补什么;官兵盼(pàn)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。”这是沙湾市拥军的(de)朴素信条。

在硬件保障上,累计投入2.3亿元支持驻军营区(yíngqū)扩建、驻训场地改造,建成标准化民兵(mínbīng)训练基地,完成所有驻训点集中供暖升级,让“钢铁营地(yíngdì)”更(gèng)有温度。在民生关怀上,建立军人子女入学“零(líng)障碍”机制,近五年协调217名军人子女优先入学,沙湾市第一中学更推出“一站式”服务专班,校长亲自牵头解决转学、分班等问题。

退役军人周凯的(de)故事堪称缩影:2023年他转隶至沙湾市某部时,妻子带着孩子从(cóng)内地迁来(lái),面临无学可上的困境。市教育局联合学校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3个工作日内办结入学手续。“接到妻子电话的那一刻,我真正感受到‘第二故乡’的温暖。”周凯的感慨(gǎnkǎi),道出了无数(wúshù)驻沙官兵的心声。

医疗、交通、文旅等领域同步释放拥军红利(hónglì):全市公立医院设立优抚病房,退役军人(tuìyìjūnrén)就诊享受“三免四减”;36条公交线路、12个旅游景区对军人免费开放(kāifàng);每年发放各类优抚金超1500万元,实现(shíxiàn)政策保障“全覆盖、无死角”。

社会拥军成风尚:打造全民参与(cānyù)“同心圆”

在沙湾市(shì),拥军不是“政府独唱”,而是“全民合唱”。

就业创业上,建立“培训(péixùn)—招聘—孵化”全周期服务链:累计开展电工、电商等技能培训800余人次,举办9场退役军人(jūnrén)专场招聘会,4家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吸纳320名退役军人就业。拥军(yōngjūn)街、拥军市场里(lǐ),240家门店挂出“军人优先”标识,餐饮、商超、汽修等领域掀起(xiānqǐ)“崇军热潮”。

基层(jīcéng)治理中,退役军人(tuìyìjūnrén)成为“生力军”:289名优秀青年带着“军人基因”应征入伍,55名退役士兵走上村“两委”岗位(gǎngwèi)。乌兰乌苏镇下四宫村党支部书记梁明,退役23年始终保持军人作风,带领村民修路、建产业园,让昔日贫困村(pínkùncūn)变身“和美乡村”。“部队教会我担当,现在我要把这份担当写在家乡土地(tǔdì)上。”梁明的话语,折射出退役军人的家国情怀(qínghuái)。

更温暖的图景在延伸:36支拥军志愿服务队活跃城乡,“橄榄绿卫士救援队”累计参与抢险救灾(qiǎngxiǎnjiùzāi)50余次(yúcì);“雷锋车队”免费接送军人军属2万余人次;79个军民(mín)共建对子、12个军民共建党支部,让“军爱民、民拥军”成为(chéngwéi)生活日常。

文化浸润强共识:厚植崇军(hòuzhíchóngjūn)尚武“基因库”

在沙湾市,双拥是可触摸的文化符号(fúhào):4500余户家庭门前的“光荣牌”熠熠生辉,101面立功喜报送达仪式成为(chéngwéi)街头巷尾的美谈,19位建国前老战士、28位抗美援朝(kàngměiyuáncháo)老兵的故事被写入校本教材。

国防教育融入“大思政”体系:党校将双拥课程列为必修课,中小学开设(kāishè)“少年军校”,农牧民夜校常态化开展拥军宣讲(xuānjiǎng)。依托(yītuō)“红良园老兵驿站”、国防教育基地,年均开展主题活动200余场(yúchǎng),1.2万人次接受教育。“每年(měinián)新兵入伍,我们都会组织参观烈士纪念馆,让‘崇尚英雄’成为青春底色。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介绍。

典型引领(yǐnlǐng)激发共鸣:为烈士守墓40年的(de)张秋良、公交车上勇斗歹徒的退役军人(tuìyìjūnrén)蒋伟、免费为军人送拌面的店主杨金波……一个个鲜活榜样通过“最美退役军人”专栏走向大众,形成“学典型、当先锋”的热潮。2022年评选(píngxuǎn)的“十佳兵妈妈”中,维吾尔族妈妈古丽汗·买买提为3名驻地官兵织毛衣、送热饭的故事,成为(chéngwéi)民族团结与拥军情怀交织的动人篇章(piānzhāng)。

双向奔赴谱新篇:军地协作的(de)“沙湾样本”

在沙湾,军民团结(jūnmíntuánjié)从不是单向付出,而是(érshì)“你守护国家,我守护你”的双向奔赴。

驻沙部队把驻地当故乡:参与乡村振兴,精准帮扶45户困难家庭发展养殖、种植产业;投身抢险救灾(qiǎngxiǎnjiùzāi),2021年洪灾中紧急转移群众300余人,加固堤坝10公里;开展(kāizhǎn)“春蕾计划”,121名贫困学生在官兵资助下重返校园。每逢(měiféng)节庆,部队官兵走进社区为(wèi)老人义诊、帮农户抢收(qiǎngshōu)庄稼,“迷彩绿”成为群众心中的“安全色”。

数据见证深情:近五年,军地联合开展“送政策、送科技、送文化”等(děng)活动79场次,部队参与地方重点工程建设18项(xiàng),地方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132件。这种“有难同当、有需必应”的(de)默契,让沙湾市(shì)成为边疆地区军地融合的标杆。

站在“五连冠”的(de)新起点,沙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王斌表示:“双拥工作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我们将继续以(yǐ)‘用心用情’换‘军心(jūnxīn)民心’,让天山北麓的双拥之花常开常艳。”

从机制创新(chuàngxīn)到全民(quánmín)实践,从物质保障到精神共鸣,沙湾市用行动证明:当一座城市把拥军优属刻进基因,把军民团结融入血脉,便能在边疆(biānjiāng)大地上铸就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。(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拥办)

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巡礼新疆沙湾市:天山北麓双拥花 五届蝉联铸辉煌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