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山茂岭村“三堂”并蒂,解锁乡村文明新风
博山茂岭村“三堂”并蒂,解锁乡村文明新风
博山茂岭村“三堂”并蒂,解锁乡村文明新风
成成(chéngchéng)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纪念碑。
走进成成(chéngchéng)(chéngchéng)中学校园,阳光洒在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纪念碑上,为它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。纪念碑静静矗立,英雄雕像仿佛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,金色碑文则记录着该校师生投笔从戎、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。从阎氏三(sān)兄弟的悲壮故事(gùshì)到大青山上骑兵队伍的浴血奋战,成成中学师生用鲜血和(hé)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。微拂的暖风吹过,仿佛又听见战场上响亮的号角(hàojiǎo)与激昂的呐喊……
举校从戎:青春(qīngchūn)热血铸英雄史诗
1949年5月20日,《人民日报》上的一则寻人启事,揭开了(le)阎氏三兄弟的悲壮故事。阎焕春、阎焕景、阎焕曜(yánhuànyào),这三位成成中学(zhōngxué)的学生,在民族危亡之际,毅然投笔从戎,加入由成成中学师生组成的抗日游击队(yóujīduì)。他们转战晋西北,进军大青山,最终英勇牺牲。他们的故事,只是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众多英雄事迹中的一个缩影(suōyǐng)。
全面抗战初期,八路军驻晋(zhùjìn)办事处、中共中央北方局、中共山西工委、八路军总部曾进驻成成中学(zhōngxué),成成中学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(kàngrì)前线的指挥部。1937年10月10日,在清源(qīngyuán)成立“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”,开启举校从军、共赴国难的英雄之旅(zhīlǚ),时任校长刘墉如任支队长,参加义勇队的学生(xuéshēng)年龄最大的只有十八九岁(shíbājiǔsuì),最小(zuìxiǎo)的才十三四岁,其中还有父子兵和不少兄弟兵;11月,改编为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;12月,改编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动总会抗日游击第4支队。
抗日战争期间,成成中(zhōng)学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参加大小战役300余次,毙伤(bìshāng)敌人1500余人,建立10个专署和县政府,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(le)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(piānzhāng)。如今,在成成中学校史馆,后人可以从史料中,重温那个(nàgè)战火纷飞的时代,了解这支“特殊”队伍当年为国杀敌的英勇和无畏。
血沃大青山:七年浴血写不朽(bùxiǔ)传奇
大青山,这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(de)(de)土地,曾是(shì)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之一。在这里,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与敌人展开了长达七年的艰苦斗争。
大青山地区山峦起伏,村落稀疏,辽阔的草原(cǎoyuán)和崎岖的丘陵地带使得步兵行动缓慢;到(dào)了冬季(dōngjì),大雪飞扬,行军更是举步维艰。而日军和伪军凭借机械化和骑兵部队的优势,行动迅速,给游击队带来了巨大压力。在最初的战斗中,缺乏(quēfá)骑兵的成成中学师生吃了不少亏。
1938年11月,党中央作出组建大青山骑兵支队的(de)指示。经过严格训练,师生最终组建了一支(yīzhī)精干的骑兵部队。他们白天隐蔽于山林,夜间下山转移,足迹踏遍了大青山的每一寸土地。在敌我战斗频繁的岁月里,部队人不(bù)脱衣、马不卸鞍,时刻准备着(zhe)战斗。
1988年3月编印的《太原党史资料通讯》中,详细记载了一次突围战(zhàn)的惨烈。“突围后,经过一夜行军,第二天早晨在岱海滩北坡集中时(shí),始知一连损失过半(guòbàn),战马(zhànmǎ)则损失达三分之二,留在山上掩护部队突围的重伤员全部壮烈牺牲。”
1940年12月3日的《新华日报》上,在一篇对成成中学校长刘墉如的专访中,他这样描述当年的艰苦(jiānkǔ):“冬天我们没有皮衣的指战员,常是买(mǎi)一张羊皮,当中剪(jiǎn)一个(yígè)洞,套到脖上,再用绳子捆到腰中,腿上再绑两块羊皮,脚手耳朵冻坏的颇不乏人。”
1938年,300多名成成中学师生(shīshēng)随部挺进大青山,至新中国成立时,幸存下来(xiàlái)的不到30人(rén)。至今,在内蒙古(nèiménggǔ)武川县建有大青山抗日纪念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,许多忠骨长眠于此,告诉后人那段血与火的历史。
时代传承:百年(bǎinián)荣耀孕未来希望
“太原城,晋祠旁,有我成成(chéngchéng)读书郎;明德明理耀长夜,成己成人写华章。山河破,家国殇,投笔从戎举刀枪;先生学子(xuézǐ)赴战场,不雪国耻不还乡……”这首抑扬顿挫、铿锵有力的主题曲,来自(láizì)系列电影《成成烽火》,生动(shēngdòng)诠释了成成中学师生投笔从戎、共赴国难的壮丽(zhuànglì)篇章。
2011年,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,中央电视台拍摄了这部献礼影片,再现成成中学师生在抗日战争中的(de)英勇事迹。影片不仅是对历史(lìshǐ)的深情回望(huíwàng),更是(gèngshì)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崇高致敬,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,传承精神。
1995年,成成中学校史馆被(bèi)太原市(tàiyuánshì)委、市政府授予“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;2019年,又(yòu)被山西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。
2024年,成成中学迎来百年华诞。这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三晋名校,矢志不渝地赓续(dìgēngxù)着红色基因,不断开拓创新,勇于面对(miànduì)挑战,积极寻求变革,以培养具有“报国心、责任心、同理心,学习(xuéxí)力、创新力、领导力”的新时代阳光学子为目标,努力(nǔlì)打造一所“守人文底色、树科创特色、育大成智慧(zhìhuì)”的高品质、示范性全国一流中学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。根植(gēnzhí)于深厚传统文化土壤(tǔrǎng)和辉煌革命历史的成成中学,正以百年荣耀为(wèi)基石,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承载(chéngzài)未来希望的成成人,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续写新的篇章。
记者 郭晓华 文/摄 太原日报(rìbào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